脉冲电场“重塑”支气管黏膜,十院“老慢支”新疗法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振奋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9 11:26:12,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原标题:脉冲电场“重塑”支气管黏膜,十院“老慢支”新疗法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振奋

秋风渐凉,

随着季节转换,

又到了慢阻肺患者“难熬”的时刻。

今年50出头的刘先生曾有近30年的吸烟史,如今虽已摆脱烟瘾,但慢阻肺的症状迁延不愈,最近随着天气转凉,咳喘越发严重,不得已来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求助。

该学科主任宋小莲团队将刘先生收入病房,但入院后综合评估结果不乐观——轻度肺气肿、残气/肺总量40.6%,高分辨率CT提示为典型的慢性支气管炎型的慢阻肺。

慢阻肺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和相应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项目估计,2020年慢阻肺位居全球死亡原因第3位;我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慢阻肺患者人数近1亿,其中,20岁及以上成人的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者则高达13.7%。

目前,慢阻肺治疗以药物手段为主,主要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出现急性感染时对症使用抗生素,病情较重者可辅以吸氧、机械通气等治疗。由于需长期用药,且药物难以从根本上消除病理根源,造成不少患者用药依从性不佳,病情反反复复,不断加重

患者刘先生的情况正是如此,

为何别人用药见效他却不行?

宋小莲分析了病理机制,原来他的支气管黏膜特别“多情”,稍受一点刺激就会“哭鼻子”(分泌大量黏液),黏液阻塞气道引发一系列症状。大量临床研究也发现,气道黏液分泌量越大的患者,肺功能损失越快,越容易症状加重,而常规药物抑制黏液过量分泌的作用有限。

难道就无计可施了吗?由该院呼吸科主任王昌惠牵头的一项临床研究或为像刘先生这样的患者带来转机,该方法目前在欧盟已通过CE认证并临床应用,中国、美国同步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它是通过气管镜下的微创介入手段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气道高分泌状态,从而改善通气状况,减轻咳喘憋闷等症状。

经过知情同意,

在王昌惠指导下,

医护团队为刘先生实施了

“支气管流变成形术”——

对目标支气管实施介入治疗。

通过释放特定的非热量脉冲电场消融气道浅表黏膜,再生修复后的黏膜中,原先大量增生的分泌黏液的细胞显著减少。

为保险起见,宋小莲团队此次首先对刘先生右肺开展治疗,消融了右肺各叶、各段及亚段可触及的支气管。全部操作仅耗时一小时左右,刘先生苏醒后安返病房。术后评估显示达成预期治疗目标,身体情况良好,更让他高兴的是咳嗽咳痰显著改善。按照计划,医疗团队还将在一个月后对其左肺开展消融。

新疗法临床试验结果令医患双方皆感振奋,这种通过非热量脉冲电场消融病变气道黏膜使原本大量分泌黏液的细胞失活,从而缓解咳嗽咳痰症状的新疗法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独到优势,有望开辟慢阻肺介入治疗新路径。宋小莲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推进该类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评估其安全性与有效性。

来源:上海静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土豆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