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吊车卖不动了?厂家却并不悲观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29 17:09:15,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红火了两年的吊装市场,今年“哑火”了。

据多家研究机构报告显示,国内吊装行业正在迎来大幅度下跌,全球经济放缓、疫情停工等因素带来的需求疲软直接反映到了吊车销量上。

历史数据对比

数据显示,2016-2020年,我国汽车起重机销量从8878迅速增长至54176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17%。进入2021年,我国汽车起重机销量下降至49136台,同比减少9.3%。2022年1-7月,共销售汽车起重机17081台,同比下降56.5%。

(以上数据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中国起重机械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2022-2029年))

再看国内三巨头前三季度财报

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徐工机械的首次营收和净利超过三一重工!

徐工机械前三季度净利同比下滑幅度最小,为31.33%;三一重工同比降幅超过七成,降幅最大;中联重科净利润水平最低。

资本市场上,三一重工市值仍居龙头首位!

截至10月28日收盘,三一重工股价报收14.36元,市值为1219.64亿元;徐工机械报收4.61元,市值为544.73亿元;中联重科报收5.49元,市值为476.42亿元。

1、机主不再热衷投资新设备

对于普通吊装用户来说,他们对吊车的性能需求没有那么高,“很多甲方和老板对于设备的需求就是固定吨位干活,现在市面上中低配的吊装产品基本都能满足需求了。”

如果不是查环保和排放,很多吊车都是数十年左右才会退出市场,就算某些作业量高的大型吊装公司也基本五年才会考虑升级设备。除了缺乏换车动力,今年市场环境也在发生变化,去年大批新人入行涌入市场...竞争剧烈,让有经验的吊装老板在这类支出上会更加理性。

2、行业升级,厂家竞争白热化

对于吊装行业而言,这个市场的“冬天”确实有了寒意,从厂商到机主都在面临业务下降的挑战!

但越是行业冬天,越意味着行业竞争加剧,厂家在产品形态上拼出了不少花样。以当前市面上的旗舰最大吨位为例,三巨头均已拿出了各自的看家本领,2400吨、2600吨相继上线!

除了吨位上的创新,在新能源方面行业内也多了不少玩法,三巨头早在去年就开始部署25吨电动车型,徐工QY25K5C_2插电版、中联ztc250a562-2、三一STC250E5-1混动......不同吨位的纯电、混动版本吊车层出不穷!

点击图片阅读相关内容△

就连老大哥利勃海尔,也在今年上半年带来了第一台50吨电动吊车,意味着全球主要吊车厂商均入局了新能源设备。

3、厂家并不悲观,寻找另类增长曲线

国内市场需求放缓,没有这么多人买吊车,但整个行业依旧维持了较高体量。放眼全球领域,工程机械行业依然是块肥肉;

所以尽管连续三个季度国内销量下滑,但对于厂商而言,这并不构成行业悲观的要素,三巨头开始发力出口业务,销量剧增。

历史数据对比

出口量方面,2015-2021年呈波动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起重机累计出口3180台,占销量比重的6.48%,较2020年增加1123台,同比增长54.44%。2022年1-7月我国汽车起重机出口2504台,同比增长36.5%。

(以上数据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中国起重机械行业现状深度调研与投资趋势研究报告(2022-2029年))

三巨头们现在都在寻找新的增长引擎,以对冲国内业务下降的风险,不管是三一还是徐工,如今都在布局海外渠道发展方案,中联重科更是早已利用塔吊领域第一的行业优势慢慢渗透国外起重机市场。

作者总结

“不利的宏观经济和行业因素,还有疫情反复,削弱了吊车市场增量的势头,并可能持续到 2023 年。

行业转向来得如此之快,完全超出了吊装从业者的预期,面对突如其来的行业寒冬,不管是吊车厂家,还是终端的机主机手,都在谋划新姿态,通过不同的方式应对行业调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土豆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