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车,刺痛”欧洲“神经”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09-30 08:33:57,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原标题:中国电车,刺痛”欧洲“神经”

9月13日,欧盟委员会官网披露消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von der Leyen)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时表示,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冯德莱恩演讲时称,“全球电动车市场充斥着平价的中国汽车,它们的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而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

冯德莱恩还在讲话中提到了电动汽车对欧盟雄心勃勃的环境目标的重要性。“电动汽车关系到我们的环保经济,在欧洲有着巨大的潜力。因此,欧洲对电动车竞争持开放态度,但不接受‘向下竞争’。”

欧盟此举的背后,毫无疑问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出海领域取得了突出成果。

这次掀起反补贴调查的欧盟委员会表示,中国在欧洲售出的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8%,并有可能在2025年达到15%。

8%,看起来似乎并不是很高,但是要知道,在2018年,这一数据还只有0.1%。

中国的优秀企业走向全球

中国企业利用自身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加大了海外扩张的步伐。比亚迪、上汽、长城为代表的车企扎堆海外开疆拓土建厂,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

新能源产业链走出去,一方面说明中国新能源产业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经济从“贸易出口”逐渐转向“对外投资”,中国企业也开始逐渐走上以对外投资和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发展道路。

中国新能源产业一直走在世界前沿有目共睹,锂电、光伏、电动车这些高端制造产品不仅在国内率先完成电动化、清洁能源的转型,还成为了支撑出口的“新三样”。

凭借出色的技术工艺和庞大完整的产业链条赋予的比较优势,我们的新能源产品能够以更物美价廉的形式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

我们出海的号角吹响,前不久刚落幕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中国汽车一改往常凑个热闹的态度,开始“反客为主”。有近50家中国企业参展,跟去年相比翻了两番,大家携新产品、技术集体亮相,更在BBA家门口,抢走了外资列强的闪光灯。

德国《经济周刊》表示:从2023年开始,中国汽车制造商在创新领域首次超过德国汽车制造商,慕尼黑车展将是中国人的IAA。

按照目前国内30%以上的渗透率水平,这些车企是在相当大的内卷竞争压力中淬炼而生,即使在老牌车企云集的欧美车市里,也具备出色的价格优势。

欧洲政客口中一个“低价”和“不向下竞争”就给国产汽车扣上了靠补贴降价争夺市场的帽子。但我们卖的既多,却没有卖得更便宜。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电动汽车出口至欧洲九个国家超过35万辆,超过去年全年。

对此法国以及本土车企态度非常鲜明,他们的财长勒梅尔曾经表示,对中国电动车展开调查有助于提振本土电动车产业,避免使用公共资金来补贴外国生产电动车,还希望拉上德国采取更严厉的措施来保护欧洲工业。

法系车在华竞争力已经跌入深谷,在国内,法系车的市场份额2021年时,就只剩下0.4%了,目前只剩下神龙汽车旗下的标志、雪铁龙苦苦挣扎。

法系车在华并不活跃,车企更加依赖本土市场,因此对中国电动车企进入欧洲态度更加警觉。

德系车品牌在华知名度较高,德系车去年销量依然占了中国汽车市场的22%,是份额最高的外资车系。因此,德国并不想顾此失彼。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德国汽车公司目前在中国投资巨大,与中国的贸易战可能使损失大过潜在的收益。德国的大众、梅赛德斯奔驰、宝马等品牌在国内不仅有多个合资企业,仅在今年,大众就先后和上汽、小鹏达成合作关系。

有位德国官员就警告称,如果对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可能会导致在中国进行大笔投资的欧洲企业日子更加艰难,表态上跟法系车企有很大的分歧。

这次调查的提出流程并不正常。根据欧盟的信息,反补贴调查启动的流程,一般是行业先向欧盟委员会投诉,接到有效投诉后的45天内,欧盟委员再进行调查。但这次却是欧盟委员亲自发起的,可见传统汽车制造业中心的欧洲,开始感受到中国电动汽车的“威胁”了。

pixabay

欧盟曾以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禁止中国光伏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然而至今,欧洲仍是中国组件出口最大的市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以指定一系列绿色标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为欧洲制造商争取竞争优势,从而减少对组件进口的依赖。

不过,不同于12年前对光伏的双反调查,我们的电动车产业占据了产能以及技术的主动权,背后有庞大的自主供应链支撑,处境并不被动。

我们足够强大,让曾经的世界汽车工业强国都感受到了威胁。并且,新能源制造工业经过这些洗礼后的产业链公司会进化出更强的韧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土豆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