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首席试飞员雷强、李刚:“刀尖上的舞者”飞越极限极目新闻2023-10-01 07:55极目新闻2023-10-01 07:55

admin

文章最后更新时间:2023-10-01 08:36:27,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歼-10、歼-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两款高性能战斗机,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里程碑意义。身为这两款战机的首席试飞员,雷强和李刚是我国试飞员群体的典型代表。本周,《面对面》专访首席试飞员雷强、李刚。

今年夏季热映的电影《长空之王》,讲述了我国新一代试飞员在不断挑战战机和自我极限的英勇故事,也让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的试飞员群体再次走入公众的视野。

1998年3月23日,成都温江机场,天气阴,歼-10首席试飞员雷强提着头盔,走向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歼-10战机。

在试飞大队,雷强是公认飞行技术最为出色的试飞员之一,在成为试飞员之前,他是一名飞行时间超过1000小时的优秀战斗机飞行员。歼-10首飞,是他飞行生涯中感到压力最大的一次任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上一些军事强国已经列装第三代战机,而我国空军仍然停留在二代战机的水平。面对严峻的装备劣势,新一代国产战机的研制被提上日程。1982年,在中国新一代战机研制方案评审论证会上,时任歼7-C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提出新型先进三代飞机方案。198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文件,批准歼-10立项研制,项目正式上马。

为了筹备歼-10试飞,18名全国顶尖的空军飞行员被选拔出来,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成都,开始筛选和培训。

为了尽快缩短代差,实现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跨越,歼-10采用了大量新技术,尤其是首次采用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和电传飞控系统,这对于当时还习惯于机械操纵的试飞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后来,包括雷强在内的一批试飞员被安排到海外接受培训,学习三代战机的试飞技能。

经过长期的系统培训,雷强和战友掌握了三代战机的试飞方法,1997年,歼-10首架原型机总装下线,首飞进入倒计时。

静不稳定是指飞机的气动中心位于飞机重心的前方,飞行时只能通过电传操纵来维持平衡,如果电传操纵系统失效,无法通过机械备份系统来安全驾驶飞机。此前,为降低风险,静不稳定飞机通常会通过配平调整为静稳定状态进行首飞。但如果这样,势必会延长试飞周期。对于歼-10来说,该采用哪种方式首飞,研发人员与试飞员需要共同做出抉择。

1998年3月23日,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歼-10座舱内,雷强做着首飞前的最后准备。按照国际惯例,一款新型战机的新技术采用率一般不超过30%,而歼-10战机高达60%以上,这在世界航空史上前所未有,到底能不能飞起来,并安全返回?首飞之前,没有人能够给出肯定的回答。

当天,雷强下定决心,为了确保拿到珍贵的实验数据,即使遇到坠机事故,他也不会跳伞逃生。

起飞前最后一刻,时任航空工业成都所九室主任的杨伟在地面做最后的飞控测试,确认测试无误后,他向雷强竖起了两个大拇指。

当天14时28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歼-10战机进跑道、滑出、准备起飞。现场人员屏息凝神,只剩下战机巨大的轰鸣声。

歼-10顺利起飞,按计划,雷强要驾机绕机场飞行三圈,但飞第一圈后,现场人员却从欢呼转入了沉默。

令人高兴的是,歼-10优越的性能,让雷强感觉良好。他飞行三圈完成预定试飞课目后,发现油量还有剩余,于是又多飞了一圈。

最后,经过18分钟空中飞行,歼-10战机安全着陆。

随后,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走过来,难掩内心的激动,和雷强拥抱在一起。

从1988年介入歼-10研制,到1998年完成首飞,雷强为之整整付出了十年心血。

歼-10成功首飞,宣告我国战机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之后的6年多时间,雷强和战友继续歼-10的试飞,试飞期间“0坠毁”,甚至连需要返厂维修的三等事故都没有出现,创造了世界三代战机试飞史上的奇迹。

2004年,我国空军开始换装歼-10,如今,已发展为歼-10A、歼-10B、歼-10C系列战机,成为我国空军战略转型中规模化列装部队的主力机型之一。

2011年1月11日中午,距歼-10首飞近13年后,我国航空工业再次迎来重大时刻。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隐身战机歼-20整装待发,做好了首飞前的准备。

执行歼-20首飞任务的是李刚,作为歼-20首席试飞员,除了激情之外,他也有了更多自信。

当天中午12时50分,李刚驾驶歼-20顺利升空。历时18分钟空中飞行,在完成预定空中测试任务后成功着陆。

首飞之后,李刚和战友继续执行歼-20试飞任务长达近7年时间。

随着“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现代化战略空军建设的推进,歼-20列装部队显得日益迫切,为此,李刚和战友经常以试验场为家,密集进行试飞。

然而,真正将歼-20打造成为战斗员手中的利器,并非易事。

模拟在极端的战争环境下,紧急发射弹仓内的导弹,成为李刚在歼-20试飞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成为试飞员之前,李刚是一名有着12年飞行经历的战斗机飞行员,2000年,33岁的他经过选拔,加入试飞员队伍。

成为试飞员后,如李刚所愿,从“飞豹”到歼-10、歼-11、歼-15,再到歼-20,他飞遍我国大多数新型战机。而对于试飞员面临的危险,他也深有体会。

一组真实的数字令人动容,自1952年我国空军的第一支试飞部队成立至今,空军试飞员成功试飞100余型、数万架国产飞机。而这张耀眼的成绩单,是历经500多次重大险情和30余名优秀试飞员献出宝贵生命换来的。这30余名试飞员平均年龄只有40岁,其中最年轻的只有22岁。

在20年的试飞生涯中,李刚也经历过十几次重大空中险情,所幸最后都化险为夷。让他最为难忘的是,在某型号战机的一次试飞中,遭遇空中解体,他的两名战友血洒长空,英勇牺牲。

经过深入调查,飞机解体的原因初步查明,为了进一步确认李刚与战友驾驶相同类型的战机,进行了验证飞行。

当天,完成最后一个架次的验证飞行,李刚和战友默默返航。

试飞员的工作就是将在研飞机的性能飞出极限值,这也意味着每次驾机升空都是惊险的旅程。因此,试飞员被认为是和平时期距离死亡最近的职业之一。

2019年10月1日,与其他战机一起,歼-20现身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此之前,歼-20已经正式列装空军作战部队。

2015年,雷强从试飞员岗位上退休,2020年,李刚从试飞员岗位上退休。从试飞员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他们并没有闲下来,而是不约而同转向了更为繁忙的飞机研发设计工作。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举报/反馈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土豆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会员中心

最近更新

热门浏览

标签列表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